电灯亮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网络电子游艺》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55-57页,本课属于“电”这一教学单元。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着重培养猜想与假设的二级目标:即能分别对结果和原因进行假设。从生活中电灯导入,设计安排了让小电珠亮起来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珠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珠的亮与灭。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如小电珠、电池、电线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的外观和名称。
2.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
3.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4.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
B.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大家网络电子游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验合作式探究的乐趣,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C.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能自主探究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和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播放城市夜景的图片。
问:这些城市的夜景漂亮吗?它们靠什么装扮得这么漂亮?
如果这些灯没有亮它还漂亮吗?
师:我们教室的灯亮会让我们读书写字,节日的彩灯会让城市变得更得美丽,夜晚的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这些电灯为什么会亮?怎样使它变亮呢?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网络电子游艺》。
板书课题:电灯亮了
二、认识灯泡的构造
1. 我们来看看常用的手电筒的构造。
2.大家都有什么发现?有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说出来:灯泡、电池、开关、外壳、导电、通电、电路。
我们知道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四部分:能发光的灯泡、供电的电池、控制灯泡亮、灭的开关和导电的外壳与底盖。
看来,同学们已将掌握了手电筒的秘密。
3.介绍我们的材料
有了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
4.同学们可以把你们的连接方式画下来。
5.统计同学们的连接方式。
6.学生们实践,调查问题。
7.学习小灯泡的原理。
4.教师小结:通常我们将灯泡的这些部分叫做:玻璃泡、灯丝、螺纹、接触点。尤其引导学生看清小电珠的金属螺纹和底下的锡点。
三、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简单电路的设计与实验
1.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些什么材料?电池、电线是什么样的呢?
2.怎么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猜想:如何连接才能使灯泡亮起来?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2)分小组活动,画模型图,并贴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描述连接的方法:你们是怎样连的?
(4)讲述:通过这样一些图,我们很快就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所以,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方法和发现记下来或者画下来都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4.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要求。
小组活动,连接电路,并在图上做记号。
5.整理、分析、归纳
(1)引导: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什么?
(2)将能亮和没亮的图分成两类。
思考:怎样连接才能保证小灯泡亮起来?怎样连接小灯泡就不会亮?
猜想:提出自己的意见。
验证:在黑板上找出验证自己的猜想的例子,或者重新做实验证明。
得出结论。
(3)修改不亮的连接方式,使灯泡亮起来。
(4)师生共同小结:要使灯泡亮起来,只要把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的一极连接,锡点与电池的另一极连接就可以发光了。
四、巩固检测,反馈矫正(小小裁判员)
我们已经对电路有所了解,下面请大家当一个小小裁判员,判断下面几种电路的连接能不能让小电珠亮起来,为什么?(课件展示)
五、整理器材,培养习惯
大家真是火眼金睛,优秀的裁判员,同时我相信大家是整理器材的能手。我们比一比哪一组的材料员能快而轻的将连接的电路拆开把所用的材料装进材料盒,然后放在左上角。
六、自我评价,反思改进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经历了“电灯亮了”这个探究活动,大家一定有不同的收获。
《电子游艺大全网》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主要抓住以生活为源头,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展开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生活经验入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及其组件: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手电筒这一比较简单的常见电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仔细地观察交流,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连接实验,揭开了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后面的交流汇报做铺垫,从而实现了以“生活经验”引领下的科学探究。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电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在活动中只起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在做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四部分,并了解到每部分的作用。然后去思考连接方法,学生自主发言后,我引领学生选择合理周密的方法连接。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极高,不仅很快让灯泡连起来了,还画出了线路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三、以活动为核心,积极探究,培养素养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电子游艺大全网》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猜想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动手拆一拆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手电筒的组成,成功的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灯泡亮起来的”秘密,使学生有了下一步活动探究的目标,接着我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材料进行思考交流自己的方法,每个学生谈看法,集思广益,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的意义更高更强;尤其是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既成就了学生对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了一些素养,包括:科学技能、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有观察,又有动手;既有表达,又有记录。整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地合作,不断地交流,不断地亲历实验过程,既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又对电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既是对电的知识进行补充,又是拓展巩固电的知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那么对电的运用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会激励着他们继续探究,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


